7月31日,上海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倒计时32天,感恩谢幕》公告。公告中表示,“由于与合资方的合作期限今年届满,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将于2023年8月31日营业结束后终止经营。
该公告还写道,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即日起开展大型主题回馈活动,将开展大力度折扣的闭店清仓、会员积点兑换抵扣等促销活动。
据了解,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于1993年开业,至今正好30个年头。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和不夜城店已经在2016年和2020年停运,徐汇店是其目前在上海仅存的唯一一家商场。
上世纪90年代,是百货商场、大卖场崛起的时代,尤以上海最显著。1993年,隶属于远东集团零售体系的太平洋百货在徐家汇开出上海首店,此后几年里,又相继在上海开出淮海店、不夜城店,风头很盛。
在不少上海人眼中,太平洋百货是1990年代到2000年代魔都最红的商场之一。90年代徐汇店总播放《宝贝对不起》,淮海路店是“约会逛街的圣地”,这些花边消息在茶余饭后被津津乐道。
但随着新消费潮流涌现、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推陈出新,太平洋百货逐渐失去位置。2016年底,太平洋淮海店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约;2020年,太平洋不夜城店也在租约到期后交还业主方。
如今,太平洋百货徐汇店的即将谢幕,也代表着太平洋百货,在上海市场的彻底退出。
据《联商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实体店关店数量已超越1000+家,这中间还包括百货/购物中心、超市、餐饮、服饰、美妆和家电等业态。
今年3月27日,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首家门店关闭,自2022年以来已经连续关闭四家门店,包括家乐福北京中关村广场店、南昌上海路店、广州万国店、重庆沙坪坝店。而在2021年,家乐福在全国关店超20家。家乐福方面给出的关店原因毫无意外,都是“租约到期”。
沃尔玛从2016年至2020年在中国合计关闭了约80家门店,2021年关闭了30余家,2022年关了21家,2023年还在继续关,其给出的关店原因基本也都是“租约到期”。
据行业人士分析,超市租期一般为15年,部分只有10年,最长是20年,从各大商场的开店情况上看,这几年也是超市租约到期的时候。不过,即便租约到期,也可以续租,终究是反映出在大卖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门店盈利状况不佳的问题,因此大多会选择止损关店。
在过去,传统商超不仅有供应链优势,还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随着消费方式和需求的变化,消费者的实际诉求发生了改变,传统超市不得不进行更多的革新。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近两年以来,电商在增长、流通在增长、大超却在下降,大型商超的销售越来越难为什么?为什么原来的销售大户,销售却下降这么大?小编给大家罗列一下:
1、近两年商超的费用慢慢的升高,每年的合同续签费、返利、进店费、新店开张费等等上涨太高。
总结:现在的大型超市,已没有了往日争相抢着进店的热闹景象,现状是有的店面一年下来没多少新产品进店,有的品牌竟然一年一个新品都不报了!
其实,超市有的是损招!“把他卖的好的产品给锁码了,我就不信他不解锁,大不了再收一遍进店费嘛!”这些话经销商应该很熟悉吧!
当然,还有一些超市未解决进店品项少的收入缺口,竟然决定采取抬高进店费,这让本身就叫苦连天的经销商们直接骂起了娘。
然而,部分大型超市这越来越作死的节奏还远不仅如此,有些超市近两年销售额和利润下降以后,不是积极想办法,联合经销商促销提升销量而是打起了歪主意,逼迫经销商签订销售任务和利润任务,只要完不成就让经销商补利润,这种不面对根本问题,而是对经销商慢慢的变多的压迫做法,造就了中国渠道变革的新趋势。
中国超市不是以销售货物获利而是靠收取费用生存的模式,必然导致在经营黑洞里越陷越深。
超长的账期、超级大的费用、你让经销商不赚钱还不行,还TMD要经销商赔多少钱给你!你是土匪呀?
一个没有了新品、没有了市场活力的超市、没有了众多供货商支持的超市,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