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初,那个叫”奉天机器局”的厂子,只是铸造银元,这也是沈阳造币厂的前身。
然而,至1921年,由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投资5亿,耗费10年时间建成的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也是上世纪20年代亚洲最大的兵工厂,素有“东方克虏伯”之称。那时,这个厂子先后叫“东三省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奉天军械厂”等称谓,一个繁体“东”字是厂徽。
它有多大?原址在现在的黎明公司,当时占地3000余亩,厂区长约5华里,宽约3华里,是中国顶级规模、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强的兵工厂。
它有多强?东三省兵工厂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1500余人,技术工人最多时3万余人(大部分自行培养),拥有兵工培训学校和“科学研究会”,产学研一条龙,拥有极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机床,机床数量达到上万台,比全国其他兵工厂加起来都多,大部分都是进口货。其中引进“世界兵工之王”德国克虏伯技术,各种机械设备、精密仪器一应俱全,拥有全国最先进的武器检验设备,很多实验器材连日本都眼红。
它有多猛?东三省兵工厂产能很强,年产各式步枪6万多支,轻重机枪l000多挺,子弹1-1.8亿发。其研发生产的“辽十三”步枪,综合捷克、日本和德国等多国步枪特点,综合性能比日本的三八大盖和中正式步枪还要出色。枪管使用的锰硅合金钢材全部自行生产,性能丝毫不比进口货差。
它有多精?东三省仿制的火炮性能很出色,日本的火炮它都有对应仿制型号。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兵工强国的火炮也都在它的仿制范围,其生产范围有高射炮、反坦克炮、加农炮、山炮、榴弹炮等各种各样不同型号。其仿制的奥地利100轻榴弹炮性能丝毫不比原装差,其仿制的240毫米火炮连日本都馋的流口水,这种重炮在亚洲非常少见,当时的关东军仅仅两门,东三省兵工厂竟然有一整条生产线。
东三省兵工厂设有专门的迫击炮厂-奉天迫击炮厂,能生产各种口径的火炮,最大口径150毫米重迫击炮绝对是当时的重火力。东三省年产迫击炮1000门,炮弹约50万发,比1939年全国产量都高。
威力巨大240毫米口径榴弹炮,当时整个日本关东军只有2门,奉天军械厂也可以生产,只要时间充分,要多少有多少。此外,还设有专门的粮秣厂,生产饼干、罐头等军用食品,东北军吃的丝毫不比日军差,一个个肌肉结实,强壮有力。
奥地利100轻榴炮,当时日本都制造不出来,奉天军械厂却可以生产,制造水平比日本只高不低。
据说,工厂还能生产载重汽车和飞机零部件,并具备较强的飞机修配能力,除了坦克和飞机可以说都能造。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身受重伤,并于不久后死亡。张学良换装潜回东北,接任东三省总司令,到了12月29日宣布易帜,时年27岁。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常荫槐为张学良所诱杀,远因是二人恃功而骄,过于跋扈,近因是杨拒绝交出兵工厂的收支和年终报告,兵工厂督办为臧式毅接任。
臧曾任保安司令,辽宁省省长等职,满州国成立后,出任奉天省省长、民政部总长、参议。1929年时,兵工署资料称为辽宁兵工厂,日出13式79步枪130枝,枪弹41万发,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梃,13式重机枪50梃,工人17,000名。
1930年,由于张学良号召弭兵,而且兵工厂欠款甚巨,因此利用兵工厂机器开始生产民间物资。1931年,试制10发自动步枪,已生产样枪,试验成功。
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沈阳,改东三省兵工厂为关东军野战兵器厂。沈阳兵工厂在九一八事变中损失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重炮、野战炮250门,各种子弹300余万发,炮弹10万发,东三省航空处积存的300架飞机,尽为日军掠去;其唯一的金库所存现金7000万元,亦被洗劫一空。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10月,由满州国政府(50%)、日本财阀大仓(25%)、三井物产( 25%)投资,改为奉天造兵所株式会社。由陆军中将黑崎岩次郎任社长。
1937年满洲政府投资二千万元,全资本额二千五百万元,改为理事制,扩充为八课及六个制造所。全厂机器已逾万部。由三村友茂任理事长。增建高射炮厂。最盛时期有职员1,200余人,工人30,000余人。
日后沈阳兵工厂成为在华日军主要的武器来源。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山野炮的45%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0%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由于沈阳兵工厂迫击炮厂的设备先进,所以在华日本陆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基本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
当年,兵工厂正门到总办公楼的路上,修建了一座圆形的水泥凉亭。日寇占领后,到了1940年,日本人为了宣扬造兵所的“功绩”,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九周年的纪念日,在这座水泥凉亭里树立起一座“造兵报恩碑”。
部分碑文译文大意为:“ 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以柳条湖爆炸为开端之满洲事变,因关东军神速果敢之作战行动,颠覆了罪恶至极的旧东三省军阀政权,奠定了满洲帝国创业之基础,开始了建设东亚新秩序之圣业,可谓世界史上空前之盛举。
昔日凶器制造中心之旧东三省兵工厂,在事变爆发之时便被迅速置于我当地守备队占领之下。不久,在军部领导下改造成我奉天造兵所。该所肩负着有朝一日成为圣战兵器制造之重要基地及日满两国军队先进武器制造机关之重大使命。”
碑文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他们歪曲事实、美化侵略,字里行间暴露着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日军能在炮轰北大营的同时,向沈阳城东进发,火速占领东三省兵工厂,足见日军早就对张作霖的兵工厂垂涎三尺。
1944年12月7日及21日,美军两度空袭兵工厂,将杂品库,锅炉房,车辆厂,填药厂等处全毁,旧重炮厂及新大口径炮厂大部分炸毁,信管厂及枪厂木工部之一角被炸破坏。生产大受影响,步枪产量降至每月1,000枝,轻机枪产量降至每月60挺。有着手疏散之计划。1945年春,移枪厂之一部于宁安县,为101制造所。移枪弹厂之一部于汪清县,为105制造所。7月复将枪厂之全部机器设备,移于铁岭之乱石山山洞中,正值施行,日本即投降。日本投降后,这里叫“兵工署第90工厂”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兵工厂,将最优良机器运走两千四百部,材料亦被搬运一空。苏军并将孤家子无烟药厂炸毁,20余年建设,几近毁于一旦。1946年3月18日,兵工署东北区接收委员会接收,赶制械弹,招集旧有员工,整理机器,逐步复工……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11月2日完全占领沈阳。90厂所有设备未及撤出,据说空军在事后曾派飞机轰炸兵工厂,但无甚损失。1948年12月之后,90厂即不再出现于兵工署生产报告中。
1948年12月2日东北局军工部报告接收沈阳兵工厂。原生产能力每月步枪1,000枝,改造步枪2,000枝,美式冲锋枪500枝,79轻机枪100枝。 东北局军工部计划于1949年生产步枪36,000枝,轻机枪1,000枝,88式俄式转盘枪500枝,试造卡宾枪500枝。沈阳兵工厂为当时最大的枪枝生产中心,其余华东、西北各厂无此生产能力。
1954年,新中国在这里筹建“沈阳黎明机械厂(410厂),是当时苏联援建的“一五”计划中156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主要研制并生产航空涡轮发动机。
身穿大衣,精神饱满。一下飞机,互相认识寒暄之后,他提出第一个要求是:去工厂看看。
去工厂?这会儿?他们都愣住了。按预先的安排,应该是去宾馆休息。省委负责人上前说:“主席旅途疲劳,还是休息吧,再说工厂事先又没做安排。”
不松口,重复说,他要去工厂。而且他对这个理由不屑一顾:“没安排也可以看嘛!”
又有人过来劝说:“天黑了,都下班了。”有点不高兴了,反问道:“工人不是三班倒了?”再也没什么理由可以阻挡他。于是在辽宁省委、沈阳市委负责人黄欧东、焦若愚的陪同下,直接从机场,就近到了黎明机械厂。
图片留下了毛主席视察“黎明”时的永恒瞬间,毛主席在装配车间观看发动机零部件,当时的总工程师程华明(右)、党委副书记林澍(中)陪同。
当时,“黎明”厂的党委书记、厂长都在沈阳市委开会,毫无准备的总工程师程华明,急忙迎接了毛主席。毛主席首先询问了工厂的工人、管理人员等基本情况,随后视察了发动机总装车间。毛主席看到车间洁净、工人年轻,显得十分高兴。
之后,毛主席谈到了支援农业生产、干部参加劳动等问题。毛主席还观看了中国制造的涡轮5飞机发动机。当毛主席离开车间时,走到车间门口后又转过身来,亲切地向工人们挥手致意。
由此,这里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制造企业,中国大、中型航空喷气式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并于20世纪90年代改制建立“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黎明对外披露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黎明公司始终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我国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我国第一台地对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改燃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机,被誉为“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摇篮”。
值得关注的是黎明公司的产品有航空发动机及其衍生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四大板块,其中航空产品批产板块中包括“太行”系列涡扇发动机、“昆仑”系列涡喷发动机和某重点型号发动机修理,是其突出亮点。
百年的黎明公司,在自身的演变中,也建设发展了规模庞大的家属区,住在黎明附近一些地区的人,90%以上,都是黎明职工或家属,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生老病死,有很多老年人,几乎把一生的时光,都留在黎明。同时,形成一个独特气息的家属区文化,在某段时间,有黎明家属区“八景”之说。
1952年,南运河疏浚,将东塔机场与长安地区分隔开来。1958年,滂江街向北打通,原兵工厂厂区一分为二,街东为黎明厂。本文所探讨的黎明厂南就是指由长安路、滂江街、小河沿路围成的近似1/4扇形区域,也称长安地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黎明厂南的八景,大致按由东向西顺序,依次为——
长安地区毗邻东塔机场,机场北部为军航大院。每日起床、三餐、熄灯的时间都会有军号声从军航大院传来,附近居民不用看表,往往凭着军号声就能安排每日的生活。 军号声却如同古时的晨钟暮鼓一般准时,风雨无阻。
园中里南部,建有大东体育场、大东游泳池、灯光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大东体育场经常承办各种赛事以及开幕式,较为重要的有1987年秋,承办的两场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B组)赛事,分别是沈部VS天津、大连VS四川。平时,也有田径队、足球队、击剑队在此训练。
大东游泳池分浅水、深水两个池子,深水池为50米标准泳池,常有各大单位在此举办游泳比赛。平时对市民开放,一张泳票可游1.5小时,每半小时打一遍铃,提示进场离场,如果有招待票,就不限时间了。
每周二至周六中午(80年代 黎明厂休礼拜一),总有滚滚自行车流驶出黎明厂南门,驶上临近的凯翔三街。不知从何时起,黎明以穿厂服为荣耀,自行车大军清一色厂服,好像是有组织的行动。而且,某个时段黎明还生产自行车。
原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小学生在午间并没有如今流行的托管站,学校也不设食堂,学生们中午都要回家吃午饭。而长安地区作为黎明厂家属的集中居住区,在黎明上班的家长要利用午休时间赶回家中给孩子做饭,特别是凯翔三街南部的东胜里,黎明宿舍甚多,于是就出现了自行车洪流的壮观景象。
其实,除沈阳市第一中之外,还应包括一中对面的大东三小学,以及107中学和新建的东胜小学。沈阳市第一中学作为长安地区的最高学府,可当作其中的代表。每天早晨,学生到校,在第一节课之前的早自习,都会从各个教室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通常是各班在集体朗读课文。
1924年,大东新市区在规划时,特地在东三省兵工厂生活区内兴建了两条带有街心花园的街路。 只有凯翔二街上的街心花园保留至今,街心花园北起仁光巷(原名黑龙江街)、南止航空路(原名吉林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凯翔二街东侧还是平房,常有居民饲养的鸡、鸭等在街心绿化带穿梭,附近的居民在茶余饭后也闲坐在花坛边,摇着蒲扇谈天说地。乍看不太起眼的街心花园,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东三省兵工厂成立初期,工人多居住在厂区内的宿舍,条件简陋。后来随着兵工厂的逐年扩建,职工人数也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于是便拆除了厂内宿舍,在长安街南部毗邻厂区的生活区内兴建了大量职工宿舍。共计楼房17栋,分为职员住宅楼和工人住宅楼两类,平房数十栋。
工人住宅楼共计9座,位于长安街(今长安路)与黑龙江街(今仁光巷)之间,黑河街(今仁光东巷)东侧。老百姓俗称九大红楼。 九座二层红楼皆为东西走向,由北向南逐次排列,整整齐齐,颇具阵势。
九大红楼是沈阳工业发展史上的先锋,是沈阳最早的工人村,只是当时尚没有工人村这样的名字。 九大红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拆除,原址建成长安小区。
大东区的长安地区也有一个“五一”商圈。它 位于长安地区的西部和西南部,分布较广,以航空西路与凯翔一街的交叉十字路口为中心,南达滂江市场,西至大鸡籽,几乎包含整条凯翔一街。
狭义的“五一”就是指这个十字路口,路口西北是五一副食门市部、东南有五一百货商店、东北有五一粮站和吉林煤场(因航空路原名吉林街的缘故),凯翔一街北边还有五一俱乐部。 几乎整条凯翔一街都是马路市场,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上五一”常被附近居民挂在嘴边。
这里曾经演变出一个白菜市场。那时候,一到秋天,二部满大街的大白菜,一群群小伙伴展开白菜帮子大PK,玩的特别HI。孩子基本没体重的概念,一般都是在二部白菜大战的间歇, 找称白菜的大叔说:叔啊,你看我现在多少斤了?然后那叔叔让小孩儿站称上,随手拿出几个法码,慢慢地加一个。抽口烟之后说,你这孩子不到五十斤,回家得多吃点儿好吃的呀。 小朋友回到家跟妈说:妈,称菜的大叔说我太瘦了,让你给我做点儿好吃的。然后,妈就端上一大碗白菜炖豆腐……
黎明宾馆南侧的杨武里,有两栋二层的红砖楼,南楼前的小路,曾名陶林街。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总有一位戴着眼镜的老人,在杨武里老宅楼前的陶林巷边吹口琴,当时好多生活在附近的人都认识他,成黎明厂南一景。
老人名叫郎纯义,曾任黎明厂会计室主任。他爱好音乐,擅长口琴和手风琴,亦能演奏二胡和箫。他的口琴能吹出胡琴、提琴、钢琴等八种伴奏,多次参加口琴独奏演出。离休后的郎纯义,口琴、歌本不离手,在北京天坛旅游期间曾为朝鲜族人跳舞伴奏,路过的外国人都竖起大拇指赞赏不已。 必须一提的是,郎纯义老人的孙子郎朗,已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演奏家。
当然,“八景”只是说了厂区南侧的长安地区,而北边二零四生活区是另外一番景象,篇幅有限,就不能一一展示了。据说,万科沈阳 · 城市之光项目已经这一地区推进多年了。
在黎明公司62年的发展历史中,涌现了无数杰出人才。有16人17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劳模精神在引领鼓舞着黎明人不断前行。
曾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自主发明的众多攻关工具,被人们称为“马德有工具”,而这也成为了老一辈劳模无私奉献精神的代名词。
攻克毛主席纪念堂水晶棺升降与水冷壁板结构焊接难题,技惊全国。“焊接大王”的称号都不足以概括他为中国焊接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师从阎德义,突破钛合金空气环境焊接的“禁区”,在传承劳模技艺的同时,更将劳模精神发扬光大。年逾花甲,然退而不休,难舍一生动力情。
作为公司数控加工领域的先行者,凭借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勤学钻研和日积月累,一步一步成长为公司最顶尖的技能人才。在他的身上,我们正真看到了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率领着一支以他名字命名的,有着“动力铁军”美誉的发动机总装队伍——李志强班。其在行业中首创的倒班装配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李志强班成为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坚如磐石的保障。
在这个年轻的80后首席技能专家身上,我们正真看到了黎明劳模精神的传承与绵延,他代表着新一代的黎明人正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地接过航空动力事业的重任,推动着这个拥有光辉历史的军工企业继续荣耀前行。
咱现说说体。辽宁足球队有个阶段叫辽小虎的。当年辽小虎的一多半班底,都是来自204地区的,他们大多是黎明厂的子弟。比如李铁、张玉宁、曲东、曲乐恒等等,这得益于当时一个叫“大东体校”的地方,出品的最著名球星应该是辽宁队的唐尧东了。他家应该就在204地区88栋附近,据说,1988年中国队冲出亚洲进入汉城奥运会的时候,那天晚上,据说唐家的楼道里都站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