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刷脸、摇一摇广告猖狂把门看这家还让不让人回了

来源:江南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4-11-06 01:05:02 速通门

  原本,小区居民能采用刷卡或保安登记的方式出入小区,但从 2022 年 7 月开始,因设置了 4 台人脸识别闸机,变为只能刷脸进入,于是小谢一纸诉状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

  只是,尽管法院要求物业公司整改,但物业不为所动,不得已小谢再度起诉,最终在 2023 年 6 月,经区住建委联合公安部门督促,物业才肯整改。

  此事经报道后,有部分网友感到不解,因为有很多人都吐槽物业不作为,但小谢的物业愿意花钱更新门禁设备,是一件好事。

  且人脸识别对比刷卡、登记,是更先进方便的方式,既不必再随时带卡,也更省时间。

  乍一看,似乎还是这么回事,有一种物业做好事却不被理解的感觉,但鉴于法院做出了要求整改的判决,就说明事情没那么简单。

  说起“不简单之处”,归根结底出现在小区门禁“人脸识别”上,由于小区变为只提供刷脸这一种方式,就等同于“强制刷脸”,业主无另外的可灵活选择的余地。

  人脸识别的原理,想必各位家友都清楚,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将人脸的数字图像或视频帧与已知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来识别个人身份。

  而小谢对法院的诉请,是“判决物业删除门禁系统中的本人人脸识别信息,并提供其他出入方式”。

  以及区住建委联合公安部门除了让物业删除门禁系统中录入的业主个人隐私信息,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加强物业管理领域公民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监管工作。

  从人脸识别技术被大范围的应用到支付等领域后,虽然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一直饱受着争议。

  就以小谢因强制刷脸和物业对簿公堂这事来说,很显然与担心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有关,毕竟就像小编前面提到的那样,业主的信息,小区门禁系统尽在掌握。

  或许有人会觉得,小谢这是杞人忧天,物业采集人脸信息,只是想用于门禁管理,无需担心信息外流。

  但问题是,现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有IT之家的用户指出,“目前大部分物业都是跟一些三方合作的,门禁系统可能都是小公司做的,信息安全确实无法保障”。

  本来,物业就不是全然靠谱,之前多次出现过物业泄露业主个人隐私信息的报道,那第三方公司,就更无法保障了。

  信息掌握在他们手上,会被用在何处,不得而知,谁也没办法保证他们不会有歪歪心思。

  就像家友说的这样:你的人脸数据用不用来干其他事,这就得看物业和外包公司的心情了。

  甚至还有家友认为,不是无法保障,而是根本不保障,一定是要卖的,不然公司做物业的门禁系统干嘛。

  也许会有人觉得,人脸数据采集就采集吧,没被门禁采集,也会在其他场景中被采集。

  但问题是,纯粹采集人脸、没有人脸所属的个人隐私信息,可能无伤大雅,但在门禁中被采集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因为和人脸一同被采集的,还有姓名、电话、房产信息...... 这些一并泄露,问题就严重了。

  实际上,随着网络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一些公司为利益可谓是不择手段、无孔不入。

  IT之家在今年 6 月曾报道过,上海市民杨女士反映,其居住的小区换了新的门禁系统,每次打开开门 App 都会弹出“摇一摇”广告,手微微一动就跳转到购物平台。

  有用户直言 App 里“满屏的广告,首页上方的广告关不掉,属于强制看广告,而每次开门后必弹摇一摇 / 扭一扭广告。”

  说起摇一摇广告,称得上“臭名昭著”的电子牛皮癣,其通过手机陀螺仪监控手机各种角度、加速度实现,从而跳转。

  由于技术门槛成本不高,App 运营方能够以“较低成本”接入广告获利,广告投放方则可以通过该方式获得曝光度。

  在获利的同时,更为要命的是,这种开门 App 还有采集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嫌疑。

  据上海市网信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类 App 存在多项违反《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的事项,第一是存在过度索取个人隐私信息的问题,第二是没有明示告知收集、使用个人隐私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据悉,当门禁设备进入小区后,业主就会被要求下载软件,并录入个人隐私信息。不仅如此,上海一些小区甚至还需要手机录入业主的人脸信息才能开启门禁。

  好家伙,这回一趟家,不仅被人赚了钱,信息还可能被挖走了,这还让不让人回家了......

  毕竟门禁的核心在于“禁”字,唯有能起到“禁”的作用,才能切实保证业主的安全。

  只是,以“禁”之名,做一些影响业主体验,乃至采集业主信息的行为就不妥了。

  看上去,App 解锁和刷脸是集方便和安全于一身的方式,结果呢,摇一摇广告给用户行不便,采集信息让用户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