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的一个农村的黄河岸边,屹立着一座分洪闸,这壮观的外表一看就不简单,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正是号称“亚洲第一大闸”的渠村大闸。
你可能想不到,渠村大闸修建之初耗费了8千万,但从建成至今已有46年,闸门至今未动。
然而,当地人不仅不觉得浪费钱,反而还十分高兴,表示绝对不可以开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号称亚洲第一分洪闸的水利工程建筑,其实是位于濮阳渠村黄河下游,原本的名字叫“渠村分洪闸”。
要知道黄河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历史悠远长久,养育了几千年的中国民族文化,但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之所以被称为“黄河”,主要是因为它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河水中呈现出浑浊的颜色,由于黄河流域地势陡峭,河水冲刷力强,导致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
几千年来,黄河水一直都是这种颜色,从没有清澈过,未来几百年也许都不会改变,这些泥沙随着河水漂流,时不时的冲洗流经地区,导致土壤松垮的地区经常遭受黄河水泛滥侵袭。
尤其是在黄河下游,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决口事件,对农业发展和沿岸的居民造成严重影响,于是,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下发了治理黄河的批示。
河南的渠村第一分洪闸就是那一时期建立的,然而在项目进行初期,很多人发现了建造工程存在很多安全风险隐患,一旦这座分洪闸修好,相当于把一盆水悬在几十万老百姓头上。
因此,许多人开始反对修建分洪闸,对普通人来说,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才是第一位,只不过村民的意见并没有被上级采纳,毕竟修建水电站总是要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
1974年,地质学家专门到河南濮阳渠村进行当地考验查证,另一边,工程师也开始做具体的项目规划,尽量做到不影响村民生活。
然而谁都没到,就在项目规划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上级领导又遇到一个难题,很多人世代居住在这里,不论给出什么样的赔偿条件,他们都不愿搬迁。
依法和谐拆迁,一直是我们注重的原则,可是村民比较自私,眼看项目就要开工,又遇到这一种的事情,实在是耽误项目的施工进度。
只不过这样一些问题后来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村民不仅搬走规划开发区,还没有多要拆迁款,为渠村第一分洪闸的工程建设项目省下不少钱。
那段时间,街上随处可见宣传标语,1642年,也就是明朝末年就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后人分析了那场事故的原因,最终确定是由于黄河决口溃堤所致,当时黄河流经今天的河南省和山东省的交界处。
由于长期下雨,河水迎来暴涨,决口溃堤,而决口就发生在澄城堡(今河南省济源市南),在民众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黄河水倒灌进入河南和山东的大片地区,形成了数千平方公里的洪水灾区。
据史料记载,泛滥时黄河水流逆行数十里,形成一个大湖,大量的农田、村庄、城镇被淹没,成千上万人被洪水冲走,损失极其惨重。
这还不算完,随着大量耕地被洪水破坏,很多地区全年颗粒无收,仅在洪水爆发的一年内,这里就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饥荒和瘟疫迅速蔓延,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决口事件发生后,明朝政府紧急派遣官员组织抢险救灾,此时局势动荡已经扩大到失控状态,人们无力应对,救灾的效果十分有限。
无独有偶,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阻止日军进攻,蒋介石下令炸毁了黄河南岸的郑州、洛阳附近的黄河堤坝,再次导致黄河泛滥。
洪水从爆破点倾泻而出,对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造成非常大冲击,数十万人死亡,百万人流离失所。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谁都不希望再看到这样的灾难出现在中华大地,实际上大部分民众都能理解当初建造渠村第一分洪闸的决策,项目开工后进展很顺利。
为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濮阳渠村分洪闸的建设初衷是未解决黄河洪水时的分洪问题,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保护周边农田和居民的安全。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到,整个大闸门的规模是非常夸张的,出于多种因素考虑,闸门距离村庄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旦泄洪,村民有大把时间进行撤离。
专家表示,濮阳渠村分洪闸是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整体结构包括闸坝、闸门、泄洪设施等,闸坝采用混凝土结构,虽然高度不能和长江三峡比,但是长度很长。
这种设计有利于承担洪水的冲击,据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黄河渠村分洪闸设计分流量为100000立方米每秒,上下游总宽209.5米,全长749米。
光是泄洪孔就有56个,当地村民解释称,这56个孔寓意着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象征。
项目总耗资八千万,历46年才打造完成,平时水位不高,这座分洪闸只起到调节水流的作用,闸门从来就没开过。
2014年,《青岛早报》的记者来到河南渠村,在上游地带,见到了几个村民在河堤上钓鱼。
自从修建水闸,上游的水变得清澈许多,同时带来了许多以前不常见的鱼类,变化最大的就要数大沽河沿岸,这里景色优美,慢慢的变成了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河南交通广播——《沿着高速看河南——厉害了!亚洲第一分洪闸:濮阳渠村分洪闸》